—— 《玩物采真:中国古代游戏史》新书分享会召开
本网讯 (记者常湘萍)8月1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玩物采真:中国古代游戏史》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市钟书阁举行。活动以“一部千年游戏史 解码华夏童趣基因”为主题,通过主题论坛的形式,引领读者畅游中国古代游戏的奇妙世界。
新书分享会现场,蔡丰明(左一)、李宏利(左二)、何彬(右二)、杨雯(右一)围绕活动主题展开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非遗保护专家、民俗学家、本书作者蔡丰明携手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李宏利,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博士生导师、客座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何彬等学界嘉宾们围绕你认为研究游戏的意义、游戏与民俗的关系、如何评价当前游戏热潮的产生与影响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蔡丰明师承海派民俗学大家姜彬,立足民俗本位,深耕民俗文化与非遗领域数十载,《玩物采真:中国古代游戏史》正是其学术理念的生动实践。他广泛搜罗各种正史、笔记、考古发现以及博物馆馆藏中的零散史料,不仅生动还原了古人丰富多彩的“玩”之图景,更深度挖掘出游戏作为独特文化载体所蕴含的深层价值。他认为,游戏,是人类童年生活最鲜活的印记,承载着跨越千年的欢乐、智慧与世情百态。
李宏利指出,除了最基本的生活之外,高度的放松和娱乐之后,蔡老师的这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用一种非常轻松的口吻,游戏在规则的框架下,是人们得到了智力上的锻炼,感谢蔡老师,在民俗史上填补了游戏这一块的空白,
何彬认为,本书通过游戏研究可以了解人类的认知模式和认知水平,比如下围棋这种高级的智力游戏,通过游戏的比较,可以认识人类认知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通过比较研究,也可以和国外游戏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有一些联系的同时,也有一些差别。
《玩物采真:中国古代游戏史》书封。
《玩物采真:中国古代游戏史》以图文并茂、通俗晓畅的笔触,系统梳理了中国游戏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规律,深度剖析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共生。此书既是游戏文化传承与产业开发的参考书,也是公众学习民俗历史提供了优秀读物。
据了解,该书填补了民俗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对古代娱乐精神关注不足的空白。“玩”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在文化史长河中终于占据应有的重要地位。读懂其义,也就读懂了中国文化那既生动活泼又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书中不仅详实呈现了蹴鞠、投壶、七巧板、马球、斗禽等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更生动描绘了清明放鸢、端午踏青、秋日斗蟋、冬日冰嬉等鲜活的历史场景,穿插其间的大量珍贵图片与趣味轶事,共同书写了一幅辉煌灿烂的中华游戏文化长卷,期待此书的出版能够使传统的游戏在当今时代得到更好的创新、传承与弘扬。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提供)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